第(3/3)页 林十三“气”得浑身发抖:“好好好。好一个巧舌如簧的巡抚。我要参你!” 胡宗明笑道:“不是我巧舌如簧。而是你给我扣的帽子我戴不起!” “有些帽子不上称没有四两重。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。好家伙,坐视鞑靼入寇辽阳,又安然撤走。够杀我脑袋两回的。” 林十三挖苦道:“呵,你这话我在杭州听织造局的杨公公说过。杨公公莫不是你爹?” “不对啊,你们年龄合不上。再说杨公公是无根之人,从哪儿来你这么个大个儿活儿子?” “哦,我晓得了,你一定是杨公公的义子。” 胡宗明直接喷起了零碎话:“林十三,我焯你娘!你一个堂帖校尉出身,靠溜须拍马混的五品官,凭什么在我这巡抚衙门耀武扬威的?” 林十三不含糊!他像一只敏捷的大蛤蟆般一跃而起,冲到胡宗明面前,伸出双手去掐他的脖子。 胡宗明反击,用手去掐林十三的脖子。 这下轮到粱伍德和吕行傻眼了:义父真仗义,为我们出头.可也不至于动手吧?要是巡抚和钦差在地上滚起了屎蛋,或互抡王八拳,传出去那也太不体面了。 二人赶忙拉架。 粱伍德道:“二位,二位,君子动口不动手。” 林十三骂道:“一动不动是王八!他要害我的两个义子,我若忍气吞声岂不成了懦夫?” 四人纠缠了盏茶功夫,林十三和胡宗明好容易才相互松了手。 林十三道:“混迹官场,最重要的是学会相互妥协。胡宗明,咱们谈判如何?” 胡宗明道:“谈就谈。谁怕谁?” 林十三吩咐粱伍德和吕行:“你们先出去。我跟他好好谈一谈。我就不信,我堂堂皇爷身边的红人,他能一点面子不卖我?” 粱伍德叮嘱道:“义父,谈判归谈判。可千万别再动手了。” 林十三冷笑一声:“呵,拳怕少壮。我比他年轻三十岁,吃不了亏。你们下去吧。” 二人走后,林十三压低声音:“我说胡佥院,你还真掐啊。” 胡宗明笑着抱怨:“你不也一样?下手够黑的。掐的我差点一口气没上来晕过去。” 林十三道:“差事已经办妥了。账册如今在我手中。我明日便回京。” 胡宗明拱手:“扳倒边关蠹虫,就全靠林传奉了。” 林十三摇头:“别靠我啊。边军蠹虫结成了一张大网。与京中的严党大网相连。” “我没那么大本事将这张网连根拔起。得靠我们陆都督。” “我不过是个给陆都督跑腿的。哦对了。” 林十三从袖中掏出两个义子刚奉上的银票:“这五万两银子给你。这一路走来,辽东边军的困窘简直令人触目惊心。” “五万两不多。换成粮食,至少可以让辽东边军多吃几顿饱饭。” 胡宗明道:“我怎么好拿你的银子?” 林十三却道:“别误会。这可不是我的银子。我没那么大胆量,以皇帝近臣的身份给边军送银子。那不成了拉拢军心,图谋不轨?” “这银子是粱伍德和吕行的。” 说完他将如何敲诈粱伍德、吕行,一股脑告诉了胡宗明。 胡宗明笑道:“这笔银子取之于兵,用之于兵。那我就不客气了。” 林十三道:“无需客气。你跟你堂兄弟胡宗宪一个镇东南,一个镇辽东。真乃胡氏双杰。” “回京之后,我会将你在辽东的政绩如实禀报皇爷。” 胡宗明拱手:“那就多谢林传奉了。” 翌日清晨。林十三和孙越带着六头黑熊,两坛百花仙酒,一箱账册,踏上了回京的旅途。 他们尚且不知,京城之中,一场由皇帝授意,针对严党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之中。 嘉靖三十八年,注定是严党走下坡路的一年。 多行不义必自毙,也该严党倒霉了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