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5章:冤大头岳父-《压寨先生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去年于华举家逃难,来到钱塘,投奔于族。
    因为从根子上来说,于华与钱塘于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宗亲,所以想让于族人承认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    因此刚到钱塘,作为外地人的于华,确实受到了不少排挤。
    有很多委屈的事情,于文君之前并未和谢余吐露。所以谢余也是到此时才知道。
    不过过年的时候,于骞回到了钱塘,见到了于华一家。
    而有了于骞的照拂和帮忙,于氏一族才算接受了于华一家。
    可是这麻烦事儿也接踵而来。
    于族人都知道于华以前是晋商,手上有钱。否则他也没办法在钱塘置办这么大的宅院。
    于是不少亲戚隔三岔五的过来,向于华请教“生意经”。
    刚开始于华真以为,这些人是想做买卖的,他也乐得给这些人提供建议。
    可后来那些人上门的次数多了,说的话又都是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时,于华才明白这些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。
    他们是看于华有钱,跑来借钱了!
    当然这借钱的名目,肯定是要做买卖。
    而且他们还都信誓旦旦的保证,一旦赚了钱,就连本带利的还给于华。
    于华也张不开口拒绝,最后那银子便几十两、几百两的借了出去。
    而那些借到钱的人,也根本不是去做生意的。
    他们都拿着钱享受去了。
    事后等钱花完了,便消停一段时间。偶尔见着于华了,也是脸红表示做买卖赔了。那钱以后再还。
    而于华也没有找他们讨要本金的打算。
    “虽说家中有钱,但这么个借法,再多的银子怕也不够用。所以我也问过父亲,为何不拒绝这些人?可父亲说……”
    “那些都是大伯的家人。大伯对我照顾甚多,他自然不好太过驳人面子。这点钱对我们来说不算多,给了便给了。他本就没想过这些人能还。”
    “而且父亲还说,这些人还不上的时候,也就不好意思再找他借第二回了。”
    “可父亲还是低估了某些人的无耻。有那要脸的,自然是借过一回,就不再借第二回了。但像于知夏那种人……根本就不知道‘廉耻’二字是怎么写的!”
    “光我在时,他就已经借过不下于三回了!今日又见他来借钱,我也是实在气不过……”
    谢余拍了拍于文君的肩膀,示意她不用生气。
    第(1/3)页